1911年5月,腐败的清政府宣布“铁路国有”法令,把川汉铁路修建权收归“国家”,将已允许四川人民入股集资的川汉铁路修筑权拱手出卖给英、法、美、德四国银行团。此举立即激起了人民的巨大愤怒,成都工人、市民和各界人士积极参与,一场争取路权运动在成都展开。
被朱德誉为“排山倒海人民力、引起中华革命先”的四川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时期最突出的历史事件之一,它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创造了条件,提供了机遇。
碑高31.85米,为砖石结构,由碑台、碑座、碑身、碑首四部分组成。纪念碑碑台仿照铁路月台修建,呈圆柱形。碑座与碑身为方锥形,其中碑座四面分别是铁轨、火车头、信号灯、转辙器和自动联接器的浮雕图案。碑身四面嵌有长条青石,四面用不同字体刻有“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”字样。
与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隔银杏大道相对,2007年修建了四川保路运动史事陈列馆,2019年闭馆进行重新改陈布展。陈列馆共6间展厅,总面积约为800平方米,通过丰富的展陈方式,展示四川保路运动历史事件,紧紧围绕铁路的“建路”“夺路”与“保路”为核心,讲述由“川汉铁路”引发清政府覆灭的历史巨变。
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坐落于青羊大道129号,其外观造型设计新颖、别致,取意岷江的“山、水、船”意象。文化宫整体建筑按照功能分区为办公教育中心、文体活动中心、电影娱乐中心,内部设施集信息化、现代化和传统化于一体,服务涵盖职工培训、会展、图书阅览、文艺演艺、戏曲表演、电影、健身、游泳、羽毛球、乒乓球等服务项目,能满足广大职工群众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。被全国总工会、文化部、中国文联、中国作协四部委联合授予“文艺工作者深入职工创作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”。
艺术墙收录有“四川工人运动大事记”,中国“工人运动”各重要阶段的历史图片;以及与“工人运动”相关的各时期报刊文献资料等。它以现代博物馆橱窗展演方式,用多种艺术处理手法,图文并茂、言简意赅,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发展史。
流水线上造世界,车间门外有蓝天——成飞公园航空主题教育基地,这里不是普通的公园,是产业工人的“硬核科技展厅”:歼5、歼7、“枭龙”、歼10、歼20战斗机,“翼龙”“天翅”系列等无人机,“云影”—300T、X70B靶机……一个个大国重器,令人目不暇接。
回首往昔,一锤一铆的来时记忆依旧历历在目,博物馆中老照片里藏着父辈们挥汗如雨的岁月,三线建设的荣光,就刻在这些机床与图纸之间,这里的每一颗螺丝,都有工人们反复研磨的指纹。
而那些老厂房、老设备,记录着那段艰苦创业的岁月,让后人铭记:中国今天的强大,离不开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奋斗。
东郊记忆的前身是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,始建于1958年,属于新中国“一五计划”和“三线建设”时期的重点工业项目。这里曾汇聚了数千名工人,他们响应国家号召,在艰苦条件下生产电子元器件,支援国防建设。
现在的东郊记忆,依然保留了大量工业遗迹,如老厂房、机床、标语墙等,是颇受欢迎的工业遗址主题旅游地。岁月不居,时节如流。过去,陈列的旧车床、生产线设备,见证了工人通过劳动推动国家工业化的历程;现在,机器的锈迹是另一种形式的红色勋章。
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坐落于中国西部(成都)科学城兴隆湖畔,项目占地36亩,总建筑面积约6.17万平方米。其中,作为中心地标的机房建筑“硅立方”以其独特设计著称,巧妙融合了空间、材料与光线元素,成为超算中心的视觉焦点。
白天,“硅立方”呈现湛蓝通透之美,夜幕降临后,它化身为绚丽的显影屏,宛如湖畔一只神秘璀璨的“科技之眼”。变幻莫测的光影为这座建筑注入了生命与情感,通过“超算+”创新应用理念,向外界展示着成都科学城独特的科技魅力。
作为中国西部首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,成都中心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。它不仅支撑区域基础科学研究,还赋能新兴产业创新发展,同时提升民生服务水平。中心承担的任务涵盖广泛领域:从千万级粒子大碰撞模拟,到十亿参数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,再到分析万亿电子伏特伽马射线暴数据——这些尖端计算需求,都在这里找到了强大的技术支持。OB欧宝
Copyright © 2002-2024 OB欧宝·(CHINA)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 备案号:渝ICP备2022005106号-1